智匯幼教|幼兒教育
【2025】學前教育是什麼?0~6歲學習黃金期,家長與老師絕不能錯過!

【2025】學前教育是什麼?0~6歲學習黃金期,家長與老師絕不能錯過!

Oct 27. 2025

為什麼學前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根本?

 

 

在我從事幼教三十年的經驗裡,我常告訴家長:

 

學前教育不是讓孩子提早學會寫字、認字,而是學會「怎麼學」的過程。

 

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,就在透過感官探索世界。

 

當他摸到玩具的質地、聽見音樂的旋律、看到光影的變化時

 

其實大腦正在進行大量的學習連線

 

這些經驗會一點一滴,形塑出孩子的情緒管理、社交能力與思考方式。

 

更白話地說:

 

學前教育是幫助孩子建立人格基礎的關鍵階段。

 

沒有穩固的基礎,就算日後普世成就再優秀

 

也難以成為一個能照顧好自己情緒、並關懷、照顧他人的人。

 

筆者大膽臆測,這或許是近年來隨著台灣教育程度逐年升高

 

但社會問題反不見減少,而亦發嚴重的原因之一。

 

 

學前教育與幼兒教育有什麼不同?

 

在第一線教育現場

 

很多家長以為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是一樣的東西,

 

其實兩者完全不同。

 

幼兒教育(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):
 

主要指 3~6歲幼兒園階段,重點在課程設計與學習活動。

 

學前教育(Preschool Education):
 

範圍更廣,涵蓋 0~6歲。
 

從嬰兒期的感官發展、語言刺激、社交互動,到幼兒園階段的探索與學習,都是學前教育的一部分。

 

也就是說,學前教育是孩子進入學校前的「整體啟蒙階段」

 

不只是教學,更包括生活習慣、心理安全感與人際互動的培養。

 

文獻研究指出,對比再嬰幼兒時期得到安全依附、信任感與鼓勵的孩子,

 

對照組則是家庭功能失衡,不曾感受過情緒上安全感的孩子

 

前者在面對挫折時,會更有勇氣與彈性。
 

這,正是學前教育的核心價值。

 

※該研究單就家庭父母狀況、經濟,與社會安全性分數做為評比。

去假設嬰幼兒時期的情感滿足,筆者認為該研究有些不夠嚴謹。

並且樣本數不足夠,正常這種研究最少需要追蹤20~30年。

但該研究分支為各主流幼兒教育學派使用,故文章還是引用該研究。

 

 

國際研究:學前教育對孩子大腦發展的影響

 

根據美國洛杉磯普及學前教育計畫執行長 Celia Ayala 博士 的研究指出:

 

「當孩子在學前階段接受適當的社交與認知刺激,他的大腦將建立更穩定的神經連結,這將影響他一生的學習力與情緒表達。」

 

科學研究顯示:

 

  • 學前階段(0~6歲)是大腦突觸連結最活躍的時期。
     
  • 在這階段給予多感官刺激與遊戲探索,能促進語言、數理、創造力及情緒理解的同步發展。
     
  • 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,升學率與社交表現明顯優於未接受者。

 

所以,讓孩子早一點開始探索,讓大腦受夠足夠的刺激。

 

對比六歲以後用大鍋飯式的教育來刺激,會讓孩子在各個學習表現與情緒表現上明顯好得多。

 

台灣學前教育的制度與發展方向

 

在台灣,學前教育主要由《幼兒教育及照顧法》規範

 

明定幼兒園可招收 2歲以上至入小學前的孩子。
 

這意味著:
 

政府逐步將照顧教育整合,讓幼兒園成為兼具學習與生活照護的成長環境。

 

目前台灣的學前教育發展趨勢,聚焦在三個方向:

 

  • 融合式課程設計:將遊戲、感官活動與生活經驗結合。
     
  • 家園合作機制:鼓勵家長參與學習歷程,強化親師溝通。
     
  • 教保員專業化:提升幼教老師的觀察力、課程設計與輔導能力。


這些政策的共同目標,就是讓孩子能在安全、愉快又具啟發性的環境中長大。

 

而像「智匯幼教」這樣專注於教具與積木開發的品牌

 

也正是這股趨勢中的一環 ——
 

讓遊戲成為學習,讓玩具成為教育。


但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

 

幼教老師降不下來的師生比,低於中位數的薪水,高壓的環境。

 

讓幼教體系面臨像醫療體系一樣的人才出走的困境。

 

以目前的環境而言,能否找到足夠且經過正規培訓的人手。

 

優先級別遠遠高出政府的口號教育。

 

 

想培養從小就會自動學習的孩子,不能只依靠幼兒園

 

30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深深相信:
 

孩子最需要的,不是被灌輸學術知識

 

而是成年人願意理解、陪伴他們一步一步向前。

 

學前教育的價值,不只是為了升學或表現,
 

更是想培養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面對挑戰的信心

 

家長與老師若能攜手合作,
 

在孩子的0~6歲黃金期裡播下好奇、勇氣與愛的種子,
 

那將會是他一生最寶貴的禮物。

 

 

幼兒教育文章延伸閱讀

 

積木遊戲怎麼變成教學?智匯幼教的積木教學應用(中大班)

用智匯幼教的軟積木建立孩子數感案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