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匯幼教|幼兒教育
【2025】關於木製積木,幼兒園老師需要知道的幾件事

【2025】關於木製積木,幼兒園老師需要知道的幾件事

Sep 08. 2025

幼兒園採購木質積木,這些事情妳一定要知道

 

 

為什麼孩子手中的木質積木有色差?

 

木材是一種生物性、非均質的材料。

 

與傳統運用在玩具採用的塑膠、不鏽鋼、鐵這類產品不同。

 

每一棵樹的生長歷史——會受到氣候、土壤、陽光等環境因素的獨特塑造。

 

而這些生長軌跡,都會被完整地記錄在木質結構中 。

 

因此,每一塊從樹木上取下的木材,顏色、紋理與特徵皆不相同。

 

導致讓很多老師與家長,以為每塊木質積木要一樣顏色,才是安全、好的木製積木。

 

正好完全相反。

 

一組木製積木中同時出現淺色與深色的木棒是完全合理的。

 

而且跟是否有毒性、重金屬,容易造成物理傷害完全無關。

 

淺色的積木來自樹木的邊材,而顏色較深、偏暗或偏黑的則來自心材。

 

在現代木材工業中,為了充分利用資源、減少浪費,會將整根原木的心材與邊材都加以利用。

 

這種心材與邊材混合使用的木料在日本木工業中被稱為「源平材」。

 

而根據目前全球製造業的趨勢,資源永續利用成為一個顯學。

 

所以正常合理的木製積木都會有顏色不均的問題存在。

 

 

木質積木採用的心材跟邊材是甚麼?

 

我盡量用白話文來解釋為什麼顏色會出現顯著差異(淺色 vs. 深色)。

 

樹木的橫切面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:位於樹幹外圍的「邊材」與中央核心的「心材」。

 

邊材 (Sapwood,亦稱白太或白身): 這是樹幹外側、仍在進行生命活動的部分。

 

其主要功能是從根部向上輸送水分與儲存養分 。

 

由於細胞活躍且富含水分,其顏色通常呈現較淺的淡色,如白色或淡黃色。

 

就是各位平常很喜歡的漂亮的原木色。

 

心材 (Heartwood,亦稱赤身或赤太): 這是樹幹的中心結構支撐部分。它是由老化的邊材轉化而來,已經停止了輸送水分等生命活動 。

 

在轉化過程中,細胞會生成並填充被稱為「抽出成分」(extractives) 的化學物質,例如酚類、樹脂和色素 。

 

這些抽出成分賦予了心材更深的顏色(如紅褐色、深褐色甚至偏黑),同時也使其具有卓越的耐久性、抗腐朽及防蟲蛀能力 。

 

 

木質積木上的紋路跟黑點會對孩子健康造成影響嗎?

 

完全不會。

 

木質積木上面所呈現的紋路、斷點,與黑點主要就是木紋、木節、礦物線與氣孔。

 

木紋 (Wood Grain): 這是樹木年輪的視覺呈現。

 

在四季分明的地區,樹木春天生長速度快,細胞較大,顏色較淺,形成「早材」(春材);夏末秋初生長趨緩,細胞較小,顏色較深,形成「晚材」(夏材)。

 

這兩者之間的顏色對比,構成了在每塊積木上所看到的線條與圖案。

 

切割木材時相對於年輪的不同角度,會產生弦切面(山形紋)或徑切面(直紋)等不同樣貌。  

木節 (Knots): 是樹枝從樹幹生長出去的自然遺跡 。

 

一個穩固的木節代表著樹枝與樹幹的緊密結合。

 

在玩具製造的過程中,製造廠商通常會選用結構穩定的木節,它們的存在是判斷是否為真實原木的有力證據。

 

黑點與黑線 (Mineral Streaks & Pores): 一般在玩具上看到的黑點或暗色線條,主要有兩種可能成因:

 

1.礦物線 (Mineral Streaks):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,會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。

 

這些礦物質有時會在木材纖維中沉積,形成顏色較深、通常呈灰黑色的條紋,且大致與木紋平行

 

這種現象在楓木、櫻桃木等樹種中很常見,純屬外觀特徵,不影響木材的結構與安全性 。  

 

2.導管/氣孔 (Vessels/Pores): 這是闊葉樹材中負責輸送水分的管狀細胞結構。

 

在某些樹種或特定生長條件下,這些導管的橫切面會呈現為木材表面上的微小黑點,尤其是在木材的橫切面上 。

 

 

市面上的木製積木,每片顏色都一模一樣,怎麼做到的?

 

最直接但成本最高昂的方式,是在原料階段進行嚴格篩選。

 

製造商可能只採購特定等級、不含木節的木材,或者指定只使用顏色均勻的邊材。

 

但這目前全世界不知道有沒有1%的製造工廠會這麼做。

 

原因無他,貴。

 

還會產生更多的木材廢料,因為一根原木中只有非常小部分會符合標準 。

 

若要使用心材與邊材混合的「源平材」又要達到顏色統一,就必須進行化學干預 。

 

甚麼叫化學干預?

 

就是用科技與狠活,讓你覺得這很天然。

 

大概有兩個做法。

 

漂白 (Bleaching): 將顏色較深的心材進行化學漂白處理,使其顏色變淺,以匹配邊材的顏色。

染色 (Staining/Dyeing): 將顏色較淺的邊材進行染色,使其顏色加深,以模仿心材的顏色。

 

加工過程中並不如網路上所說那麼容易,因為邊材的細胞結構較為疏鬆,吸色率遠高於結構緊密的心材,處理不當極易造成顏色不均 。

 

導致在實務上,很多時候這樣加工的,還是會號稱自己是純天然原木,頂級木材。

因為頭洗下去了,才發現沒比不加工前便宜多少...。

 

 

要怎麼在考量成本的情況下,還能讓木頭顏色統一?

 

根本不可能,除非能剛好找到一整批廢料。

 

都是同種、同色,同質。

 

但在機率上來說非常非常的低,也非常非常難以達成。

 

另一種方式則是使用不透明的色漆。

 

步驟如下:首先對木材表面進行砂磨,接著噴塗「二度底漆」(sealer) 來封閉木材的毛孔、防止起毛刺,最後再噴塗一層或多層帶有顏色的面漆 。

 

這種做法會完全遮蓋木材天然的紋理、色差、木節和礦物線,創造出一個顏色完全一致的表面。

 

看起來統一V.S.自然V.S.成本

 

市面上那些外表統一的木製玩具,是有代價的。

 

學校想要好看、便宜,安全,而廠商需要營利。

 

所以註定雙分只能有部分有交集,而非全部。

 

號稱能全部滿足的,都是騙妳的。

 

大多都是用來路不明的塗料或是漂白讓每個木塊統一,打造高級感。

 

而不透明的厚重塗層可能會掩蓋底下木材的真實品質——可能覆蓋了等級較差、充滿瑕疵的木料,甚至是多塊小料拼接而成的基材。

 

 

如何判斷木質積木是否有毒性?


最簡單的判斷方式—原料。

 

松木、山毛櫸、檜木和榆木,本身均為無毒木材,數百年來被廣泛用於製作傢俱、食器和兒童玩具。

 

木材天然的礦物線、木節或心邊材色差,是木材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,不具有毒性 。  
 

木製積木潛在的健康風險,來源從來不是木材本身,而是施加於其上的物質,包括:油漆、清漆、木蠟油、染色劑以及組裝過程中可能使用的膠合劑。

 

木製積木是否安全,根本不是如市面上所說,而是完全取決於這些附加材料是否有毒性。

 

 

幼兒園環境下,木質積木該如何清潔消毒?

 

法則一:絕不浸泡, 木材是多孔性材質,長時間接觸水分會導致其吸水膨脹、變形、開裂,甚至在潮濕環境中滋生黴菌 。  

 

法則二:避免刺激性化學品:、切勿使用未經稀釋的漂白水或高濃度酒精直接擦拭。

酒精可能會溶解或破壞木製積木的漆面或木蠟油塗層,導致表面發黏或失去光澤 。  

 

法則三:徹底乾燥, 清潔後必須立即用乾布擦乾,並確保其完全乾燥。

可使用吹風機的低溫檔輔助乾燥,確保木材內部沒有殘留濕氣 。  

 

法則四:避免陽光直射,強烈的陽光曝曬會使木材快速失去水份,導致顏色褪變和產生裂痕 。

 

幼兒園環境下,木質積木該怎麼保養才好?

 

關於木製積木存放:將積木存放在乾燥、陰涼的地方。

 

建議使用透氣的容器,如帆布袋或開放式木箱,避免使用密閉的塑膠箱,以免濕氣積聚。

關於木製積木遊戲:鼓勵孩子在玩積木前洗手,這能有效減少污垢和油脂轉移到積木上,是維持木製積木清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。  

關於木製積木維護: 對於未上漆的原木積木,若出現輕微污漬或毛刺,可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即可恢復平滑 。

 

 

我能將木質積木如何應用在幼兒園教學上?

 

我以蒙特梭利來舉例,蒙特梭利極力推崇使用真實、自然的材料(如木、石、棉)而非塑膠製品 。

 

其背後的原因在於,自然材料能為兒童提供更豐富、更深刻的感官體驗。

 

而原塊木材,每一塊積木因其來源(心材或邊材)、樹種(松木或櫸木)的不同。

 

而擁有獨一無二的重量、質地、溫度甚至氣味。

 

這些細微的差異,能不斷刺激兒童的觸覺、視覺和嗅覺,鼓勵他們去探索、比較和辨別。

 

而這其中的觸覺、視覺、嗅覺,就可以變化出比數、分類,或是形狀認知等教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