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幼兒園老師必看】軟積木全攻略:從材質安全、教學應用到政府補助一篇搞懂(一)
Oct 18. 2025
為何「軟積木」是每個幼兒園都該擁有的神級教具?
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,老師們每天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挑戰:
如何尋找一種教具,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、啟發學習,又要兼顧耐用性。
且最重要的,必須絕對安全?
傳統的塑膠或木製積木,雖然經典,卻也伴隨著一些困擾:
清脆的碰撞聲響容易讓教室變得嘈雜
堅硬的邊角可能在孩子們的追逐嬉戲中造成碰撞傷害
而頻繁的清潔消毒工作,更是日常中一項艱鉅的任務。
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,「軟積木」應運而生
並迅速成為現代幼兒教育現場的理想解決方案。
它不僅僅是玩具,更是一種多功能的教具。
軟積木的材質柔軟,能有效降低遊戲中意外碰撞的風險;
落地時幾乎無聲,被譽為「無聲玩具」
有助於維持教室的寧靜氛圍 ;其多樣化的材質選擇與設計
更能滿足從口腔期寶寶到大班孩子的全方位發展需求 。
這篇文章將從四個角度分析軟積木。
我們將從一位幼教從業人員的視角,深入探討軟積木背後的教育價值。
解析各種材質的安全性與差異,並分享如何在教學現場發揮其最大效益的創意活動。
最後,我們還將為您剖析如何善用政府補助
為園所引進這款不可或缺的優質教具
共同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更安全、更富啟發性的學習環境。
第一部分:軟積木的教育超能力:不只是玩具,更是促進幼兒全方位發展的關鍵
軟積木的價值在於,能夠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地促進幼兒在各大發展領域的成長。
1.1 促進大、小肌肉發展與手眼協調
軟積木是鍛鍊孩子身體控制能力的絕佳媒介
無論是精細的手部操作
還是全身性的肢體活動,都能從中受益。
精細動作發展:當孩子們抓握、堆疊、拼接軟積木時
他們的手部小肌肉、手腕關節以及手指的靈活性都得到了反覆的鍛鍊。
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,正是未來學習握筆寫字、使用餐具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礎 。
大肌肉發展(大型軟積木的獨特優勢):與小型積木不同,大型軟積木鼓勵孩子們進行全身性的活動。
為了搬運、舉起、堆疊這些體積較大的積木
孩子需要運用到彎腰、蹲下、伸展、平衡等全身動作
這直接訓練了他們的核心肌群力量、身體協調性與平衡感。
在空間有限的室內,大型軟積木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體能活動方案,讓孩子們在建構遊戲中也能充分放電。
手眼協調:將一塊積木準確地放置在另一塊之上,這個過程需要大腦整合視覺訊息與手部動作指令。反覆的練習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,讓他們的動作更加精準、穩定 。
1.2 建立空間邏輯與問題解決能力
積木遊戲是孩子最早接觸的工程學與物理學啟蒙。
在不斷的嘗試與修正中,他們親身體驗並內化了許多抽象的科學概念。
物理概念的萌芽:孩子們在堆疊積木的過程中
會透過「做中學」領悟到平衡、對稱、重力與穩定性的基本原則。
他們會發現,地基要穩固,高塔才不會輕易倒塌;兩邊對稱,結構才會更加堅固 。
三維空間感的建立:從平面的排列,到立體的堆疊
再到搭建出如「架橋」或「圍堵」的複雜結構
孩子們對三維空間的理解力與心像旋轉能力(在腦中想像物體翻轉的能力)隨之提升。
這種能力是未來學習幾何、物理等學科的重要基礎 。
1.3 激發無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
軟積木最大的魅力在於其開放性。
它沒有固定的玩法,一塊簡單的積木在孩子的想像世界裡,可以有千變萬化的角色。
象徵性遊戲的媒介:一塊長條形的軟積木可以是電話、一支魔法棒,或是一輛飛馳的火車。
這種將物品賦予象徵意義的遊戲,是孩子認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,能有效促進語言表達與抽象思維的發展 。
沉浸式角色扮演:大型軟積木能讓孩子們搭建出與自己身高相仿的空間
例如一座城堡、一個秘密基地或是一間娃娃屋。
這種身歷其境的遊戲體驗,極大地豐富了角色扮演的深度與廣度
讓孩子們在自導自演的劇情中,探索人際互動與情感表達 。
1.4 培養專注力與挫折忍受度
在快節奏的數位時代,專注力是孩子們需要刻意培養的珍貴品質,而積木遊戲正是合適的試煉。
專注力的鍛鍊:要完成一個稍具規模的積木作品
孩子需要長時間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任務上
思考結構、挑選積木、小心翼翼地堆疊。
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專注力訓練 。
安全的失敗經驗:積木高塔倒塌的瞬間,對孩子而言是一次小小的挫折。
然而,軟積木的特性——材質柔軟、落地無聲——將這次失敗的負面感受降到最低。
沒有刺耳的聲響,沒有被砸到的疼痛,孩子們更願意拍拍手,笑著說「再一次!」。
這種從安全的失敗中學習並重新嘗試的經驗,是培養挫折忍受度與堅韌品格的最佳養分 。
1.5 學習溝通、分享與團隊合作
在幼兒園的團體生活中,社交情緒學習(Social-Emotional Learning, SEL)至關重要。
大型軟積木的遊戲情境,自然而然地為孩子們創造了練習社交技能的機會。
團隊合作的必要性:當孩子們的目標是搭建一個大型的城堡或是一艘船時
單憑一己之力往往難以完成。
他們必須學會與同伴溝通想法(「我們把門蓋在這裡好嗎?」)
協商分工(「我負責搬積木,你負責蓋牆壁」)
分享有限的資源(「這塊紅色的積木可以先借我用嗎?」),共同朝著一個目標努力
。
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次互動,都是寶貴的社交學習 。
從共構到共好:相較於個人操作的小型玩具,大型軟積木的「共構」特性
使其成為教室裡促進團隊合作的利器。
孩子們在實體的合作中,學習尊重他人意見、解決衝突
並體驗團隊合作帶來的巨大成就感。